第一集:杜元化的七層功夫十三勢(1)
第二集:杜元化的七層功夫十三勢(2)
偷懶了好久~終於更新了~
五、出入綜坎離:此層火降水升,水火沸騰,其練是催法,其用是回合法
綜者,錯綜之謂也。語出《太極拳經》:“或收或放,忽弛忽張;錯綜變化,欲抑先揚”精義中。
傳統拳法中有宗離火的輕靈勁勢的方法,有宗坎水的松沉勁勢的方法。一般是升舉的拳勢用輕靈,落降的拳勢用松沉。如以勁形反蓄法來認識:升舉的拳勢 用輕靈內有松沉的勁勢為配合;落降的拳勢用松沉內有輕靈的勁勢為配合。這樣才能保證攻防的動變平衡的拳勢。其將此法名曰:“水火沸騰”的法式,其道理在 此。至於說:“火降水升”的精義,乃指內功修煉的“氣沉丹田”的離火下降,坎水蒸騰上升的景象而說的。
而其練是催法中的“催”字,乃表明的是內功修煉運行內氣的方法。為說明這個“催”字的精義,引前賢之論以證之,錄之如下:
提催靈閏(音按)妙工。
此乃通天徹地功夫,宜得暇即用,久可卻疾,添益精氣,培補下元,活湧泉穴。此穴開通,則身中筋骨血絡,皆舒展自如,乃千古不宣之妙,宜當時習之即 覺也。提者,自湧泉直上泥丸;催字,自天目中少停,繞頭三轉,自左而右;靈字,至玉枕,歸一度喉間;閏字,分入兩肩,從臂內降至十指尖,由手背上穿缺盆夾 脊,橫穿前後心,降臍中少停;妙字,自腰眼小小穴三轉,少停至海底(再至丹田)氣海多住,降肛前腎後即會陰(海底)少住,至尾閭多住;工字,入環跳穴多 住,至膝脛達湧泉,反上脛間,膝後多停,升到腎前九轉,至下田停住。九轉為滿,此坐功完也。
夫行走之間,更有三字訣,乃“清、靜、定”也。清字,存神泥丸,如水清月朗,風輕日暖;淨字,一氣到臍,思看取蓮花淨之意;定字一氣至海底停 住,思如泰山之穩,外誘難撓,如松之茂,如秋陽之清暖,如露之含珠,月之浸水。其堅如剛,其柔如絮。再合而為一,自泥丸一想湧泉,渾渾澄澄,無礙無停,久 則神光聚也。 《渾元劍經•劍髓千言》
還有貫氣訣的“氣隨心到,心逐氣穿”的法式,皆表明了內功法中的“催”字之妙用,故其曰:“其練是催法”。
而具體攻防運用時,內氣在自身內的上下、左右、前後,往來運行;輕靈、松沉相互轉化為用,呈現內氣外形妙合的往復之運用的特點,故其曰:“其用是回合法”。
六、領落錯震巽:此層雷風鼓動,有起有伏,其練是抑揚法,其用是激法。
傳統拳術攻防之道中的攻防功夫藝境,有遵從離火的內清虛而外靈動之輕靈功夫,有遵從坎水的外虛空而內凝重之松沉功夫,上句已經論清述明。尚有遵從 震雷之鼓響齊鳴的起之輕揚、落之重擊的霹靂功夫和遵從巽風之虛其形質,以氣勢為用的來無影、去無蹤,一陣輕風倏忽無形無象無極功夫。震者,雷拳之勢,勁起 於足下,傳於腿,主宰於腰,升於脅,運化於胸中,發於背,過肩肘,達於手指。
手法之落從震雷之霹靂之重擊;巽者,風拳之勢,虛其形質,以氣勢為用,故手法 之升舉似巽風輕靈上揚之撩擊。上撩下擊,順勢領而擊之,就如同震雷、巽風的起落之錯綜變化。
落者為下抑法,起者為上揚法。如以四時論,下落者從秋金之氣 象,上揚者從春木之氣象。
拳勢中的內氣、外形,皆可從此法中考慮,不就是“勁形反蓄”法中的暗勁法式之起落法嗎!或拳道之太和一氣的抑揚法式嗎!
如果起落 法的抑揚法式,運用逆力以為揭獻的借力打人之法,勁法突然,迅雷不及掩耳,謂之“激法”。
故其曰:“其用是激法”。有關起落抑揚的攻防法式,前賢多有論 述,錄歌訣以證之:
披揭連環破打方
七言八句
任他兩手來雄狠,斜行我便抑順披。
分手進步連披掛。賣回身法釘頓肘。
右進轉身總照舊,周圍抑順披掛驟。
披揭連環狠緊手,定教人人翻觔鬥。
《張衡秋秘授跌打抓拿•七招破打法》
歌訣中的披法,就是下抑法,而揭法就是上揚法。歌訣中的“披揭連環狠緊手,定教人人翻觔鬥”這句言語,就充分說明了“逆力以為揭獻”的借力打人之“激法”的制勝之威力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