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集:杜元化的七層功夫十三勢(1)
第二集:杜元化的七層功夫十三勢(2)
第三集:杜元化的七層功夫十三勢(3)
這是最後一集了,希望讓同好有幫助~
七、迎抵推艮兌:此層為口為耳,能聽能問,彼此通氣,其練是稱法,其用是虛靈法。
迎者,迎接之謂也;抵者,抵達之意耳。迎抵者,攻防之事也。推艮兌,推者,推理演化也;艮者,知止止者也。知止於何時何地之義,即止於至善,乃當 止之所在。以拳事論,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,當止於“以聽探之良知,運用順化之良能,在順化中亦隨時聽探對手的動靜虛實,以不斷的調整自己的順化而取得勝 利”;兌者,溝通之謂也。以拳事論,運用聽探之良知駕馭順化之良能,與彼動靜虛實的呼吸成一體,故曰:“彼此通氣”。此乃“迎抵推艮兌”的精義之所在。
此層功夫是言說“聽勁、問勁”的“聽探之良知”的功夫,故曰:“為口為耳”。一個拳手在攻防較技過程之始終,能夠問勁清楚,聽勁明白,就能夠與 對手的勁勢“彼此呼吸成一體”,自能“稱量”對手拳勢的輕沉動變之虛實精確無差,自能避實擊虛,即能運用一點子粘走相生,避向擊背的化打合一以勝之。故 曰:“其練是稱法”,就是聽探的稱量法。廣而論之,就是“馭靜以動,動中亦
靜,靜動互為其根;柔化剛發,以柔永剛,陰陽迭神其用”的基本法式。
因為,運用“聽探之良知駕馭順化之良能,順化中亦聽探”的法式進行攻防較技,能有“一羽不能加,蠅蟲不能落;人不知我,我獨之人”的不攖人之力的不受人力的制約而能制勝之效果。故曰:“是虛靈法”。此虛靈法說,取自《太極拳經》中:
用力日久,豁然貫通;日新不已;自臻神明。
渾然無跡,妙手空空。若有鬼神,助我虛靈。
豈知我心。祗守一敬!
這段論述。可知,只有功致神明藝境,才能渾然無跡,正是虛靈妙境的大成藝境。而有關“彼此通氣”而成一體的虛靈妙境之論述,前賢亦有詳細的描寫,以資對照,錄之如下:
“淩空勁秘訣”
露禪、班候、夢祥間三世心傳淩空難
我今道破其中秘,洞澈全豹反掌間。
只因傳功皆口授,未嘗公開告世人。
且幸恩師多奇重,教我其中步驟全。
我今說明其中義,節省時間又便傳。
先須啄勁練到手,再練蕩勁不費難。
離空諸勁都學會,哼哈運氣亦練全。
彼此呼吸成一體,牽動往來得自然。
此時再學淩空勁,堅持功夫一二年。
手舞足蹈遂心意,至此方叫工夫完。
從歌訣中“彼此呼吸成一體,牽動往來得自然”的論述中就可以知道“彼此通氣”的精義為何了。就知道其是從稱量之“懂勁”的粘走相生法中求得的攻防 功夫藝境。就可以知道,這是神拳神明的大成攻防功夫的藝境了,就是“虛靈妙境”的功夫藝境。何謂虛靈妙境?就是來無影,去無蹤,一陣輕風疏忽的巽風藝境。
全篇文章,從圓、上、下、進、退、開、合、出、入、領、落、迎、抵的十三式說入手。結合在一圓即太極,上下分兩儀,進退呈四象,開合是乾坤,出入綜坎離,領落錯震巽,迎抵推艮兌之七步功夫說的精義中展開論述,所得結論如下:
杜元化論太極拳之十三式及七步(層)功夫的說法,並非是:太極拳新概念,而不能完全的理解。而是完全能夠認識的清楚,承繼的明白的;其所論的修煉、建體、至用的內容,與《太極拳經》《太極拳論》及各太極拳大家之論述並無什麼差異之處。
杜元化論太極拳之十三式及七步(層)功夫的這樣之說法,就十三式的提法來說,一字一式,乃體現的是其自己的見解,此乃以“融化法融化”後的見解,這無可非議。但要避免與通用的掤履擠按,採挒肘靠,進退顧盼定的五八十三式之提法相混淆就可以了。
倒是將“一圓即太極,上下分兩儀,進退呈四象,開合是乾坤,出入綜坎離,領落錯震巽,迎抵推艮兌”,說成是“七步功夫”或“七層功夫”的提法,很值得商榷 了。我根據自身修煉之體認,實戰的印證,認為杜元化所論的太極拳之十三字,是“七步(層)功夫”說,在這一點結論上的認識上還是有差別的。根據王宗嶽《太 極拳論》中的說法:
雖變化萬端,而理為一貫。由招熟而漸悟懂勁,由懂勁而階及神明。然非用力日久,不能豁然貫通焉!
此論說明攻防功夫藝境有形拳招熟,氣、意拳懂勁,神拳神明三步(層)功夫藝境。而以懂勁前為傳統拳術攻防功夫,屬於有形的拳法;而以懂勁後為拳道 攻防功夫,屬於無形拳道之拳法。而杜元化先生所論的所謂之“七步功夫”或“七層功夫”說,實際上應該是拳道攻防功夫中的七個功夫技法方面的內容。當然,這 裡亦含有攻防功夫層次上的差別,但不是七層功夫,亦並非七步功夫。
下面分析之:
以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“法分三修,遊歷三境,九個階段,成功一也”的分法內容來看,就是形拳招熟的骨力、筋發、招熟三個階段;氣、意拳懂勁的逆 從、粘走、皮打三個階段;神拳神明的三陽、淩空、神化三個階段。如以“粘走”為懂勁前後的分界點的話,再含“粘走”這個階段的計算,亦只是懂勁的粘走、皮 大兩個階段,再加神明的三陽、淩空、神化三個階段,共計為五個攻防功夫階段,亦不足七步功夫之數,更不用說是七層功夫了。
況且,三層功夫的說法,歷代拳家的認識、論述是比較一致的,如王宗嶽的著熟、懂勁、神明的三層功夫說;形意拳的的明、暗、化的三層功夫論;《內 功四經-神運經》的形、氣、神的三層藝境之分法,都是明顯的例證。在三層攻防功夫的基礎上再細分為每層有三步功夫階段,也是順理成章的,亦容易被人接受。
其實,杜元化先生的十三式和七步功法說,就攻防功夫的修煉、建體、至用的內容實質來看,與其他太極拳家們的論述,並沒有什麼區別之處,要說有區別的話,亦 只是認識角度的切入點和語言的表達方式的不同而已。這並不妨礙後學者的繼承,就其所論亦不存在密不可解之處。一個修煉到能以文觀法,又能以形鑒真的人來 說,自然就能清楚杜元化先生所論述的修煉、健體、至用的精旨妙諦之所在,自然也就能得而自如的用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