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上課時,無意間發現有些動作,說明的再仔細或是用更貼近生活的方式說明,
學員也不一定可以理解或是慢慢做到用力的要求,
這讓我反思,是否是在教學上說是說明上有不清楚的部分,亦詢問過學員,大部分得到卻是正面的答案,
尤其以「解釋都聽得懂,但是就是做不到」最常聽到,實在讓我困惑,
所以開始檢視自己的學習經歷,仔細想的話應該是:
基本功→拳架→推手→兵器
但在本門的體系中,在基本功與拳架中間,以及拳架與推手中間,都會加入所謂:
接觸式訓練
即在練習拳架與推手之前,其目的是為了了解身體運動的狀態是否符合要求,以及身體受力時是否還能維持要求的狀態,
以本門來說,除了五種推手外,逸民師更在基本功的基礎上,增加以下的練習:
1.六封四閉、八面支撐
2.潤餅手、忽靈手
3.龍捲風(摟膝斜行)
4.亂環訣(雲手)
再與其他師兄弟進行接觸式練習時,除了可以檢視自己外,也可以請師兄弟協助檢查自己的問題,做到知己知彼。(體外話:現在回想起來,若不是這些訓練,可能也不會覺得練拳快樂。)
這幾年,偶爾擔任黃總教練的助教時,也發現
黃總教練上課時,表定課程完成後,多為推手訓練與動作應用,可以明顯地觀察到學員的進步與興趣的提升。
深深以為,在學習太極拳的過程中,並無接觸練習甚至推手時,對於學拳的進步實在有限,甚至因為不知道目標如何,而降低學拳的興趣,則得不償失。
當然還是要特別強調,這種訓練目的是為了瞭解自己的動作有沒有達到要求,或是自己在受到力量時,身體的變化或是用力的情形,而不爭輸贏,若把練習當應敵的動作,雖說不是不行,但丟臉的人十有八九,慎之慎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