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源流
忽雷太極拳俗稱“忽雷架”或“忽靈架”,是繼承陳、楊、吳、武、孫 及趙堡(和式)之後,第七大太極拳拳種。由河南溫縣陳新莊人李景炎在其師陳清平所傳拳架基礎上創編而成。
李景炎祖師,又名李對,河南溫縣趙堡鎮陳新莊村人。自幼家庭貧寒,年僅10歲即癡迷於武術,15歲投身太極拳宗師陳清平門下習文學武,聰明潁悟,嚴循師訓,刻苦踐行,功夫日進。咸豐四年(西元 1854年)走出師門,即以護院走鏢,授徒為業。因技藝精湛,臂力非凡,在江湖中得 “鐵胳膊李對” 的美稱。19世紀末,李景炎在師傳拳術基礎上,吸取眾家拳術之精華,依據《靈台儀象志》太極陰陽之理創編了一套具有內氣轉換迅速、周身抖擻如顫抖的太極拳套路,被稱作 “忽雷太極拳”,當地俗稱忽雷架。忽雷太極拳包括一、二路、刀、槍、劍、棍、杆、春秋大刀、九節鞭等器械套路。
目前主要在溫縣陳新莊張國棟一家代代承傳,及鄰村楊虎 家和少數地區流傳,故此拳鮮為人知,而又脫穎而出,成為國內外太極拳愛好者關注和喜愛的既古老而又新穎的拳種。
二、特點
此拳演練起來兩腳碾地嚓嚓有聲,閃戰騰挪震腳促步,忽起忽落、忽柔忽剛,圈圈相扣、哼哈勁出,如金獅抖毛驚雷炸響,故當地人稱“忽雷架”。 此拳密傳有七律四聯十一層練功法:“一聯二圈三身轉,四分五勁六圪節,七起八落九自尊,十朝十一哲歸道”。
“一聯”簡單易學,初學者只學定勢,再以直線將定勢聯成套路;“二圈”開始加圈走圓;“三身轉、四分”要柔筋拔骨兩三年,完成以柔促剛才勁拳的換勁過程;而後從“五勁”逐層進階,直至高層功夫“十一哲”。哲為老子哲學,歸於道,達到“以道演拳,以拳顯德”的高深境界。因此,此十一層練功法是太極拳科學的訓練方法,也指明了太極拳高層功夫的真正目標,適於各式太極拳參照和借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