續「十一層功夫(一)」
四分、五勁、六圪(ㄍㄜ, ɡē)節
- 四分
A. 說明[1]
分上、中、下節,即根節、中節、梢節。臂為肩、肘、手,身為胸、腹、丹田,腿為跨、膝、足,要明三節。開時氣要從根節起,中節隨,梢節催;何時根節領、中節與梢節隨,周身四肢百骸合為一體。開時關節開,合時關節收。拳勢從外形的要求轉向體內筋骨與周身各個關節的分開、拔伸的訓練,使四肢百骸鬆開,達到全套動作鬆柔圓活,此層要鬆腰轉胯,揉筋拔骨,但不可擰臀、調(ㄉㄧㄠˋ)腰和聳肩。拳勢大分大開,招法上進行採挒肘靠四種勁法的訓練。四層開始練樁功,清氣上升而為陰,濁氣下降而為陽,並將上下分陰陽用於拳勢中,練習以意領氣,上輕(清氣上升)下沉(濁氣下降)。
B. 歌訣[2]
四層分架講分寸,周身運行要定位;
兩手守中不越界,內外三合身法齊;
拳架規範圈微收,形意並重巧運氣;
鬆柔之中顯快慢,一圈之內分緩急;
柔緩輕快求懂勁,功夫不負苦心人。
- 五勁
A. 說明[1]
經三轉、四分揉筋活節和以意領氣訓練後,要訓練以柔促剛,拳訣有:“持大圈,盤軟拳,揉筋拔骨兩三年。柔勁出,剛要來,以柔促剛才勁拳”。何謂勁,勁是意與氣相合向某一點後催發出來的一種內在的力量,也稱“內勁”。內勁的產生,先以外帶內,以意行氣以氣運身,使其在體內運行自如。氣由丹田而蓄,由丹田而發,發時腰檔勁快速及時的調動,使氣由腳、腿、胯、腰、背、肩、肘、腕至掌或拳,意到氣到,落點成剛。發勁時由於氣先達兩腳,速升至兩腕,兩腳會自然碾轉,嚓嚓有聲。由於氣由丹田而出,勁發出聲,全身抖擻,支撐八面。此層每個動作要練習發勁。套路中所發的柔勁包含手上的穿勁、搓勁、纏勁、合勁、崩勁、砸勁,被上的裹(ㄍㄨㄛˇ)勁、肘勁、靠勁,腳上的勾勁、纏勁、撩勁、跺勁、踢勁、蹬勁等。
B. 歌訣[2]
五層初始練勁架,節開氣通把勁發;
陰極生陽柔促剛,纏捲滾抖閃崩炸;
急起速落忽隱現,促步挫腳巧變化;
忽如雷霆似閃電,人稱忽雷美名誇;
功至五層算小成,勇攀高峰把功下。
- 六圪節
A. 說明[1]
又稱“六骨節”,六層的基本功是訓練內氣走骨節,氣練入骨,節節貫穿,以氣將各個關節催開,關節鬆開,才能圓轉自如,行氣如九曲珠,連綿不斷,才能氣通全身,周身一家。關節鬆開後,發勁的訓練由五層單一發力,變為招勢的連續彈抖發勁,或走三角勁、或走方圓,即一圈可連發掤、(扌履)、擠、按或採、挒、肘、靠等四角勁。其勁力特點是由內催外,要達到“內三合”,即心與意合,氣與力合,筋與骨合,“內三合”合了,才能“圓中有方”,內氣鼓盪勁由內換,所以折疊換勁快速,所發之力短促的寸勁,也稱圪顫或閃勁,發勁走方,蓄勁還要走圓,達到“內方外圓”,如下圖:
B. 歌訣[2]
六層圪節走方圓,一圓變方把勁練;
循方走直節節剛,轉彎直射稜角現;
外方內方明暗勁,連三趕四多奇變;
功夫架練過勁關,強化苦練進步快;
太極技擊千般妙,攻防化打變方圓。
參考文獻
[1]正宗忽雷太極拳及密傳十一層功夫練法;張隨勝、張修睦 著。
[2]忽雷太極拳;張滿宏 著